首页 » 主题征文 » 正文

龚榜初:坚持甜柿推广路,实现农民致富梦

时间:2020年07月06日 来源:亚林所 文字:杨莹莹 王舒琦 贾兴焕 图片:龚榜初研究员提供 编辑:宋平 点击:
图片 龚榜初研究员提供

2012年8月,龚榜初研究员与云南保山农技人员探讨柿生理性病害

2020年5月,龚榜初随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在广西罗城指导甜柿栽培

2013年,龚榜初研究员在云南保山观测甜柿结果性状

既有苹果的脆、梨的水,还有哈密瓜的香甜,你肯定想不到这会是柿子。没错,这就是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专家龚榜初研究员10几年的研究成果——‘太秋’甜柿。因其味道独特、果形好、丰产稳定等特点,‘太秋’甜柿入选“2018年度中国最受关注的水果品种10强,并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优质山地果树。

目前,‘太秋’甜柿在浙江甜柿示范基地售价为每市斤25—35元,7到10年盛果期的‘太秋’甜柿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亩产收入可达8—10万元。随着‘太秋’甜柿在江西、云南、广西及浙江欠发达地区等广泛推广种植,并取得显著成效。龚榜初相信,这种优良水果将成为我国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金果果”。

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新品种推广

说起柿子,有着35年育种和栽培技术经验的龚榜初就来了劲头。龚榜初介绍说,柿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涩柿,一类是甜柿,前者要去涩后才能食用,后者则可直接食用。国内的柿子99%属于涩柿。甜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种植的,目前栽植面积不大,全国甜柿种植面积约30万亩。

龚榜初说,制约甜柿新品种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砧木。甜柿对砧木要求甚严,与我国常用的‘君迁子’等许多砧木嫁接不亲和,致使甜柿品种嫁接出苗不成功或挂果后死掉,给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破解甜柿砧木的技术难关,龚榜初带领团队经过20多年试验研究,从50多个砧木类型中成功筛选出‘亚林柿砧6号’等4个甜柿广亲和性砧木,率先攻克了国内甜柿引种60多年来的嫁接砧木技术难关,并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龚榜初说,与国内目前种植的普通甜柿比,“太秋”甜柿糖度达到14%—21%,果实重达300克—400克,富含多种氨基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这也是甜柿为什么具有“苹果的脆、梨的水分、哈密瓜的香甜”的重要原因。

位于浙江富阳的李荣富家庭农场,场主李荣富10多年前种下的10亩‘太秋’甜柿现已进入丰产期,每亩达到2000公斤的好产量。按平均价每斤25元测算,10亩甜柿产值可达近百万元。李荣富成为第一个尝到优质甜柿新品种带来实惠的人。因品质和效益好,近年来,李荣富又种了110亩。

科技帮扶,让好柿在贫困山区落地开花

‘太秋’甜柿的成功推广,让龚榜初更加坚定了要让成果在贫困山区落地开花,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的决心。

广西恭城、平乐县有40多万亩柿子,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柿子是当地支柱产业和贫困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2012年,当地大面积柿林发生了顶腐病,柿子落果严重,柿农年损失高达30%以上,柿农和行业主管部门心急如焚。

龚榜初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成员,顶着酷暑深入到广西恭城、平乐调查取样,对当地40多个柿园进行挖土壤、取果实、叶片等取样工作,并进行调查和分析。由于是第一次发生此类情况,为了查清原由,龚榜初带领团队还到陕西、山西、云南等柿产区进行调查取样和防治试验,并请教国内同行及日本、巴西等国际领域柿子研究方面的专家。经过分析并结合诱导试验,最终得出发病原因是由于缺钙素所致。专家随即提出了配方施肥等相关防治措施。通过与当地农技部门合作进行防控技术培训和推广,相关技术覆盖区域达到90%,辐射面积达25万亩以上,近3年顶腐病仅零星发生,发病率从30%降低到3%以下,显著提高了当地柿子的产量和效益,同时增加了贫困山区农民收入。

广西罗城、贵州独山是国家林草局定点扶贫县。龚榜初承担了两地甜柿良种高效栽培示范任务。为了实现早出效益的目标,龚榜初选用了广受市场欢迎的良种‘太秋’甜柿,直接从浙江调运大规格容器苗,并选派团队成员在当地蹲点指导造林工作。当时正值罗城雨季,10多天内,龚榜初和团队成员每天颠簸3个多小时的路途,满身泥泞、浑身带水,深入基层指导造林,传授技术。经过指导,罗城甜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0%以上,造林当年实现少量挂果,这也为罗城今年全面脱贫增添了一份力量。个别农户因吃到了挂果的甜柿,尝到了“甜头”,还准备自己育苗栽种。近期龚榜初计划邀请当地相关人员到浙江等甜柿示范基地参观考察,进一步激发当地林农“要我富”变为“我要富”的内生动力。

“科技推广一定要非常耐心、细心,手把手指导农户甜柿种植和管护技术。”龚榜初说,通过这种耐心指导和示范带动,几个扶贫县的柿农逐渐改变了思想观念,种植甜柿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龚榜初没有停歇,通过“线上”方式指导各地完成了500余亩甜柿种植。目前,整个甜柿生产情况良好,并未造成很大损失。这为农户们脱贫致富,增产增收带来了更大信心。

提升甜柿知名度,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甜柿适生性强,大部分山区都可以推广种植。种植后,一般3到4年挂果,7到8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长达五六十年。龚榜初认为,大力发展甜柿产业可作为提升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010年,龚榜初为滇西边境贫困区的云南省保山市引进了一批优良的早熟和晚熟品种,并推广甜柿简化修剪、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先后建立示范林2000亩,辐射推广3.5万亩,示范林产量提高2倍,亩收入1.2万元,亩利润7500元。为保山甜柿产业品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保山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柿科研和生产进展研讨会”,让甜柿成为保山走向全国市场的一张新名片。

2019年9月,龚榜初研究员在江西省25个贫困县技术骨干培训班的现场教学中,为代表们讲解兴国县分水村3年生甜柿示范园栽培技术

2019年12月,龚榜初研究员在兴国县睦埠村贫困村指导种植甜柿

近年来,受江西赣南地区邀请,龚榜初把‘太秋’甜柿带到了赣南苏区兴国县。短短2-3年间就取得了结果投产的良好效果。当地按照“公司+基地+扶贫”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吸收贫困户投资入股,贫困户以土地或扶贫贷款额度获得股权,同时积极引导和安排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就业,使贫困户年增收2200元以上。目前在兴国县已建立甜柿示范林1100多亩,江西省辐射推广3000多亩,在江西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截至目前,甜柿已在江西、广西罗城、贵州、四川秦巴山、重庆云阳、湖南武陵山、安徽、湖北郧西、山西运城等地大力推广,甜柿产业已成为山区极具发展前景的特色战略产业,在振兴乡村经济、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产业支撑作用。

龚榜初感言“我们选育的成果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在的效益,让农民实现真正脱贫,这是我最大的荣幸。下一步,要不遗余力的在甜柿选育和推广上做工作,继续为甜柿产业发展加油助力。”(贾兴焕 杨莹莹 王舒琦/亚林所)